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涨上策,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
800万军队都被“削”没了,当年的国军咋就败的这么干脆利落?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、用现代词汇来形容就是自己 “卷”死了,一个总是窝里斗的队伍,规模再大也只是败的更狠而已。
而作为新中国历史上关押过最多高级将领的监狱——位于北京功德林的战犯管理所,在这里有着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,那些曾囚禁于此、接受改造的国军将领们,别看当年都是一群败军之将了,但在改造期间也是各种的勾心斗角,可谓是胜也内斗、败也内斗。
对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,国民党内部上至高层、下至军队统统都是“派系分明、山头林立”,就算是进了功德林服刑亦是如此。
军统方面以沈醉为代表,军队方面则以杜聿明为代表,文职官员一派有文强组成的小团体,而“顽固派”还有黄维、刘镇湘等“硬骨头”,积极改进派有口音很喜感的王耀武、以及宋希濂、周振强等组成。
展开剩余89%在这群“闪耀”的将星中,名不见经传的周振强、还跟军统派的头头沈醉、有过一段因为特赦名额的纠葛。
虽说在名气上不如其他国军名将们响亮,但是周振强也是一位妥妥的狠人,从历史功绩上来看,他在北伐和后来的抗日战争中对我中华民族有功。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的优秀毕业生,早在北伐时期,他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。
甚至在入学黄埔之前,就已经是孙中山先生的保镖了。能做“国父”贴身卫士长,可见其个人能力的强悍,相传他的枪法神准、拳脚功夫更是了得,不光头脑机敏灵活、还能带兵上阵。
第一期毕业后,他随即参加了北伐军攻打武昌的战役、并且还受了重伤。伤愈后留校任职,但因与他人不和、直接跑到“校长”——蒋介石那里申请调岗。老蒋早就赏识这个“民国第一保镖”了,于是干脆就把他留下来担任侍卫队长。
从现代的视角来看,这个周振强就好比是三国时期的“虎侯”——许褚,曹操家族两代人,无论是谁上位、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许褚抢过来当护卫!这护卫一做就是整整7年,他跟蒋氏家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,一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。
周振强此人,不仅是武力值拉满,还在8年抗战中打出了不少的经典战例。八.一二抗战打响之后,整个上海成为了绞肉机,已升至国民党中央教导总队副队长的他、带领着3000多总队精锐、与日军拼杀到了几乎全军覆没。
后来的南京保卫战中他再次负伤,连补充的一万兵员也拼了个精光。第二年,他带着两场大型会战后、仅剩一百多人教导总队弟兄,与其他建制不全的部队合并,凭借总队士官们的高超军事素养,再次整编出了一个师。
此时担任副师长的他、两年内与日寇数次交战,以骄人的战绩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。与此同时,老蒋也很挂念这个“忘年交”,以进修为名安排他进入国民党“陆大”和“党政班”受训学习,毕业后再次投身抗战事业。
直到1943年接任了军政部第二补充兵训练总处的处长,但当时因为国军在正面战场依旧在节节败退,一年之后他又被调任为重庆卫戍区的分区司令涨上策,军衔升至中将,对重庆的保卫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如此有功的抗日名将,怎么后来就寂寂无名了呢?原来,他几乎错过了整场解放战争……
1946年,正当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,中原突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的时刻,老蒋再度一纸调令、把周振强调往浙江金华担任城防司令,从此再无战例,直到49年以“光杆司令”的状态被解放军俘虏。
因为与与老蒋私交甚笃,包括其他被俘将领、以及周振强本人都认为:自己这回是死定了!但关押十年后,他这个“蒋氏第一保镖”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了。
1959年,已经在功德林洗心革面的国军将领们、迎来了第一批特赦的机会,除了死硬的黄维和刘镇湘等集团外,很多表现良好的名将都迎来了重获自由的机会。
当名单出炉后,对军统老特务——沈醉来说,既有意料之中、也有意料之外,除了杜聿明和王耀武等积极改造的将领,为什么老蒋的心腹周振强也赫然在列。最令沈醉难受的是,他自己也没能入选,尽管他也非常积极,改造的也非常有成效。
论资格、他可以被选入首批特赦名单,因为跟杜聿明长官、刘耀武将军的心路历程类似,他们都是被我党的优待政策所逐渐感化。当然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被我军的战绩惊得心服口服。这就是抗美援朝带给所有人的震撼!
我志愿军将士在三千里江山抛头颅、洒热血,把老蒋所依仗的美国佬打的找不着北,尤其是二次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后,以杜聿明为代表的国军高级将领们、心态开始迅速转向….
“当年拿着美国装备我们都打输了,现在美国人亲自上阵还是打不过共产党,党国输给这样的对手、不丢人。”这是功德林内部审问记录的原文。
据说,志愿军当年大胜联合国军的同时,还捎带手治好了老蒋的“精神内耗”,因为自打获封“台湾岛主”之后,老蒋就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。有时候郁闷了,就用文绉绉的古话在那里自言自语….
用现代语言来戏谑之,那就是“我打不过共产党、我是个战五渣”。实际上,不懂军事的他确实是个“战五渣”。而美国“爹爹”在朝鲜被我军胖揍的消息传来后,老蒋不怒反喜:娘希匹,不是国军太无能,而是共产党太强了呀,大家都看到啦,美国人都不是对手!
统帅都是如此心态,曾经的下属们又当如何呢?包括沈醉等大批态度较为“摇摆”的中间派、也都开始积极接受改造,希望能尽快融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来。只不过,首批特赦人员中出现了一个怎么想也轮不到的人物——周振强。
总的来说,是否特赦某个战犯、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,表现良好、积极改造只能是入场券,能不能提前释放还要站在国家的战略层面去考虑。
按理来说,如杜聿明这样功德林中官衔最大的将领,其得到特赦是很具有象征性意义的,首先给其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,告诉同僚们只要表现良好,所有人都有机会被人民原谅、重获自由。
其次,这般重磅消息如果传到海峡对岸,那么对台湾当局的震动也将十分强烈,用特赦来展现我人民政府的宽容和仁义,对于统战方面有非常积极的影响。
而原本各方面条件都不够首批特赦的周振强,却因为他是老蒋的心腹而额外加分,在被特赦后、人民政府还将其返聘为中央文史专员,再次展现了我党的宽宏大量。
至于蒋介石那边,在接收到“党国旧将首批被共匪方面特赦加妥善安置”的情报后,气的拿着名单挨个大骂:娘希匹,背叛党国,认贼作父,娘希匹!
为了不在岛内引起混乱,从1959年到1975年,功德林横跨十几年、一共七批的特赦行动,台湾都将消息压得很严,但是特赦人员的统战工作,还是通过信件、广播、传单等方式传到了海峡对岸,造成了很大的影响。
其中,前六批次的特赦、在十年动乱前几乎每一到两年就举行一次,近三分之二的改造人员都重获自由了。但是第七批的特赦、却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而搁置到了1975年,剩下的三分之一、几乎都是以黄维等“顽固派”为主的人员。
黄维的顽固,在笔者看来就是个茅坑里的石头——又臭又硬,不过、十几年的改造经历,再加上上了些年纪,黄维等人的心态也逐渐地软化了,用毛主席的话说:就是快石头,我们也要把它焐热了。
从笔者的角度来看,这些顽固派里其实大多都死有余辜,只有一人是真正的可惜,那就是时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的文强。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,文强出身于共产党,最后竟是被逼的投入了国民党阵营。
而且,他是毛主席的表弟!!!当年出道时,他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,蒋介石北伐胜利后、随即发动反革命政变,文强不幸被捕,后来经过艰苦的斗争,他找到机会脱狱,好不容易回到了我党根据地。
但是因为怀疑文强已经变节、是回来给国民党当间谍的,所以遭受了很不公正的待遇,之后走投无路之下,他只能投身国民党,最终也成为了坚定地“三民主义”者……篇幅有限,以后有机会再细说。
功德林的存在,就像是历史留下的注脚,它解释着什么叫天下大势、什么叫公道自在人心,国民党800万军队又如何,没有了天下万民的人心,再强的军队也是无根之草,无水之萍,干透之后只需要一阵革命的春风吹过,就可以扫入历史的回收站中,供后人慢慢评说。
头条创作挑战赛
1.黄济人所著——《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》
2.西安电影制片厂——建党70周年献礼影片决战之后
发布于:天津市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