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闽北日报声优配音
三才峰晨光
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的秋,水绿,天蓝,云白。
凉风阵阵,秋走1号风景道,一路香,一路温软。
关于一座城市、一片风景,视觉的惊艳可能会渐渐褪色,但味觉与嗅觉的记忆就好像在心底埋下的一粒种子,在季节的流转里,冒芽、抽条、蔚然。
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,山香、水香、茶香,浸润在秋的日色与月色中,随风飘,随水淌,无处不在。
山香:三十六峰,山山皆香
说山有香味,一开始我也不信声优配音,走了1号风景道才知道是真的。
武夷山人的生活是这样的,“山中何事?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”。意思是,每天兴致勃勃地去参与柴米油盐的生活,对世间万物、一草一木依旧充满好奇,取山间的风物与大地的馈赠,煮成诗意的生活,骨子里都透着悠闲。
这样的生活底气,是长期的天地灵气滋养出来的。
晨起,慢悠悠地踱到茶山去,三才峰、白云岩、燕子窠,若得三五好友为伴,一晃便是半日时光。山间充盈着草木的气息,苔藓、砂砾、野百合热烈地生长着,清雅又馥郁,晴时,能嗅到岩石间淡淡的矿物干燥的香味,雨时,幽谷中升腾起一种奇异的湿润清香,漫山遍野。
往桐木关方向驶去,1号风景道如玉带,在武夷山独特的丹霞地貌之间蜿蜒。过了星村,路旁的树渐密,山间的香气也变得丰富起来——岩石的沉厚、松脂的清冽、成熟果实的香甜,就这么一波一波如流水,在空气中交融、弥漫,松松软软地将人拥入自然的怀抱。
闭上眼,深呼吸,这是1号风景道独有的“一路山香”呀。
水香:时有秋至,随流水香
世人总说“香水”,却不知最妙的香,是“水香”。绵延不绝的清冽香气声优配音,藏在1号风景道的流水中。
途经月亮湾,水香的前调来得缓慢。站在岸边,绿意悠然,一股清透干净的水汽涌来,带着山林的清新,也透着水底的潮湿。这水流得慢,香气也软和,朦胧,仿佛贴在肌肤上的云朵。
1号风景道山水相连,隔去了游人的喧嚣,保留了水绕山行的幽静与诗意。沿途溪流、茶园、山林错落,植被葱郁,掩映成趣。
待行至青龙大瀑布,水香的中调骤然凛冽。茂盛的林木中,水流从高处奔涌坠入深潭,携着磅礴的水汽,岩壁上的鲜绿气息撞进山谷沉木的微香里,扑面而来。
在秋高气爽的时节,沉醉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移步换景,游目骋怀,不必匆匆忙忙去寻觅,景致便扑面而来。曲径通幽,掬一捧山泉入口,感受四时风雅的意趣,它们的底色,是生生不息的“水香”,只待你来,亲自品味。
及至桐木关,这里是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的发源地,张扬的水香渐次淡去,洗尽铅华,留下更沉稳的底色,内敛又悠扬的茶香。
茶香:且将新火,共试新茶
1号风景道,穿过世界红茶发源地,也穿过乌龙茶的故乡。
这里的人们守着一方山石,与茶相伴。草木枯荣,这一杯茶见过多少繁华,也见惯了多少繁华成空,唯有一抹茶香,氤氲成不灭的诗意与从容,落在武夷山人的心头。
武夷岩茶须经十八道工序,谷雨时节采下的茶,秋分之后才能喝到第一口“香”。习惯了在一道道焙火中等待,武夷山人便滋生出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的态度——所以他们,不会只顾着低头赶路,不会在匆匆中乱了脚步。
你看人们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山、掬水、喝茶,一方茶席是一片天地,也是一方幸福所在。
夜里宿在南源岭民俗村,不时飘来肉桂的辛辣、水仙的醇厚、大红袍的花果香。在秋意间,伴着茶香而眠,在梦里,好像读懂了武夷山。
翌日,趁着初秋微凉,寻间茶室,或一方山野,静对水绿山青,手里捧着热茶,茶香向山里蔓延,混着远处流水的轻响,忽然便懂了“秋味在茶中,茶香在秋里”的意味。
来了1号风景道方知声优配音,原来世间况味不止跌宕起伏,还有山野无声的香,流水不语的甜,茶中光阴的沉。它们不争不语,沾满每一个过客的衣襟,让途经的人自此心中长存一个清秋。
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